德州庆云治河出重拳 水清岸绿入画来

2017-11-23 10:32:39来源: 德州日报 作者:

  在全市率先印发《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》,层层落实责任,强化监督问责,经半年多努力,河道、沟渠、坑塘面貌焕然一新——

  □记者 王贺 本报通讯员 刘吉贵 王振

  庆云县渤海路街道李云曲村的李洪瑞的心情最近颇为不错。为啥?因为他家门口的“垃圾坑”变了模样。

  借助县里落实“河长制”的东风,李云曲村今年6月把坑塘彻底整治,不仅堆积多年的垃圾和杂草全部清理干净,坑塘还换了清水。经过综合整治,昔日的坑塘成为村里一景。

  小坑塘折射出大变化。今年,庆云县在“河长制”上迈出的率先一步,现已留下深深“足印”:3月底前,523位县乡村三级“河长”全部到位;截至11月初,累计投入整治资金超过8000万元,清理整治大小沟渠350余公里,建设高标准坑塘41处,累计拆除沿河违建3万平方米,清除违法种植林木60万平方米,清理拦河渔具7000余套,关停、拆除养殖场51处。

  补齐发展短板,庆云先行一步

  “为什么庆云要先行一步?这是发展的迫切需要。第一,这里位于德州引黄末端,每到灌溉期,最后才能用上水。第二,庆云县不仅有德惠新河、漳卫新河和马颊河三条省级河道穿境而过,县内还有11条骨干沟渠、61条乡级沟渠、483条村级沟渠和双龙湖、严务两座水库,此外遍布各村的坑塘多达310处,境内河网化程度较高,很有挖掘潜力。”庆云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、县水务局局长靳德民说。

  靳德民给记者算了笔账,单把庆云县境内的大小坑塘治理好,每年就能多蓄水2000万立方米左右,可满足全县70%以上的耕地一次灌溉需要。“2016年起,我们开始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。去年全县重点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,今年党委政府就想在水环境方面搞突破。 ”靳德民说,从这一目的出发,他们今年元旦后就分赴国内各个“河长制”先行地区学习经验。

  3月11日,庆云县印发《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》,明确了实行河长制的任务目标和路线图,该方案比全市方案提前1个月出台;

  4月初,庆云县依托“河长制”在全省率先启动“清河行动”,针对水环境问题展开大规模排查、整治;

  9月初,全省“清河行动”正式启动,庆云县同步开展第二轮“清河行动”,水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……

  11月16日,走近常家镇的大道王闸,眼前的马颊河段面貌焕然一新。河两岸,再不见丛生的树木和各类私搭乱建的设施,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种植的麦苗、油菜,如同一块块“绿毯”。“根据《防洪法》规定,河滩地不允许种植高秆作物,但过去这里各种树木密不透风。如今,两岸的林木已全部清理,拦河捕鱼的数百个‘迷糊网’也都清理干净。现在河道不仅视野开阔,水质也有所提升。 ”该镇负责推进“河长制”工作的常务副镇长于涛介绍,今年该镇在治河方面投入已超过150万元。借助两轮“清河行动”,常家镇排查出的65处问题将于11月底全部整改完毕。

  常家镇的治河工作是庆云县落实“河长制”工作的缩影。

  目前,庆云县以“清河行动”为突破口,“河长制”工作已实现全面突破。通过采取第三方评估机构+三级河长清查的方式,庆云对全县河库沟渠塘管理范围、保护范围内的各类违法行为,一条一条彻查、一项一项清理。目前,境内马颊河、德惠新河、漳卫新河3条省级重要河流上发现的94处违法事项及全县11条县级沟渠、2座水库涉及的228项违法事项已完成90%,11月底前可全部清零。

  “虽然我们是个财政小县,但在这项工作上舍得拿出真金白银。县财政按照骨干河流每公里4万元、骨干沟渠每公里2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,现已拨付到位资金1000余万元。 ”靳德民说。

  坚持双线并进,打出治河重拳

  “我们把河长制和清河行动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看待、去谋划、去落实,努力通过打造‘绿水青山’、引来‘金山银山’。”11月8日上午,庆云县长孙洪昌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、河长制和造林绿化工作电视会议上这样说。这次会上,庆云县是唯一一个就落实河长制作典型发言的县——这是全省对庆云县落实“河长制”、开展“清河行动”的最大肯定和褒奖。

  实施河长制,先行不易,干好更难。庆云县为何能迅速取得巨大成效?

  “首先是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,县委书记王晓东20多次带头巡河。此外,县委常委会还先后6次研究推进河长制工作。同时,县委、县政府强力推进督导考核,狠抓责任落实,确保了任务如期推进、见到实效。 ”庆云县水务局具体负责“河长制”工作的党组成员王振介绍,该县在实施这项工作之初,王晓东就明确提出“对这项工作,谁轻视、谁推诿、谁懈怠,问责的板子就打在谁的身上。 ”

  在县里“一把手”的直接推动下,该县创新实行督导线、落实线两条线工作体系,县委书记、县长分任总督导长、总河长,层层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,配套建立了河道巡查、上下协作等8项制度,县内河库沟渠塘全部实现一河一策,县乡公示牌全部安装到位,构建起了强有力的组织落实体系。

  结合制度,镇村两级干部作了大量细致工作。比如该县渤海街道办的管区书记王莉,她负责马颊河沿线十多户群众的违建、苗木清理工作。自家住了几十年的房子、挂满苹果的果树要迅速无条件清除,很多群众难以接受。王莉每天天不亮就出发,一家一家做工作,硬是取得了群众谅解。

  落实线富有成效,离不开督导线的强力推动。

  走进庆云县河长制办公室,这里每天都有6名水务局抽调的专职人员紧张忙碌地工作。“我们定期同县督考办同志一道进行督导检查,每日还会对各乡镇的推进情况进行调度。每个问题都有完整台账,台账不单包括文字、数据还有照片对比,一目了然。”县河长制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杨慧迪从档案柜里拿出一本本台账,里面清晰反映出庆云县在推进“河长制”过程中走过的历程。“9月初,结合市里的河长制工作方案,我们修订了自己的方案,各级不再设总督导长,但对督导的重视始终未变。为强化督导,我们在微信平台上建立河长制工作推进群和‘清河行动’工作群,上到书记、县长,下到各乡镇水利站站长都是群成员。我们每天都在群里通报各乡镇工作落实情况,谁做得好还是不好,大家第一时间知道。 ”杨慧迪介绍,双线工作体系是确保河长制在庆云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。自今年4月起,该县就把河长制工作情况纳入了全县“督评排晾兑”考核体制,一周一调度、一周一通报,对不负责、不担当的干部,进行召回管理。

 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庆云县为集中推进“清河行动”,3条省级重点河流的县级河长先后7次到现场督导,县乡村三级河长也都放弃休息时间、全员盯在前线、全力突破难点。双节过后,该县还召开“清河行动”推进会,公开对各乡镇推进情况进行打分排名。“在这些工作的组织过程中,工作群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。 ”杨慧迪说。

  建立长效机制,谋求综合效益

  11月15日,庆云镇小刘村环卫工人刘景生打扫完村内卫生,转头带着工具奔向村东边的小刘沟。作为村里的河管员,他每天都要到河边转一转,一旦发现河里有垃圾就及时捞起。“今年5月,我们聘任刘景生为河管员,协助村级河长完成巡河工作。如今不仅几乎每个村都有河管员,各乡镇还分别建立了民间义务河长和义务护河队。 ”王振介绍说。

  实施河长制,不仅要见实效、更要管长远。围绕这一目标,庆云县在实施河长制的同时,创新建立了网格化、全方位河流水域岸线巡查检查制度、违法行为报告制度,以制度建设推动“河长制”常态化、长效化、制度化。同时,该县用“五指并拳”工作法整合各部门、乡镇(街道)、社区(村)精干力量,密切协作配合,改变了过去“各自为政”的局面。

  有力的长效机制直接催生综合效益。

  驾车在庆云县3条省级重要河道的堤顶路,虽然新近完成整治的堤顶路还未进行硬化,但已经能依稀看出规划的大格局。“过去这几条堤顶路大多只剩两三米宽,经过整治都恢复到10米左右,明年我们将对这几条堤顶路进行硬化,并围绕这几条路进行综合开发。 ”据王振介绍,目前庆云县正在精准标注沿堤顶路生态红线,建设宽10米的景观大道,河滩地统一规划,引导当地部门种植油菜、油葵等观赏性经济作物,与国家级石斛特色小镇、迪趣欢乐水镇、大唐古枣生态园等景区穿点成线,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。“结合河长制带来的环境改善,目前旅游局正着手编制‘百里花溪’建设方案。 ”县旅发委主任徐洪义介绍,庆云县计划未来在河堤内的滩地种植薰衣草、油菜花等植物,将河滩地变成花园。同时,计划把河长制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、省园林城市创建相结合,一方面按公园标准改造农村坑塘,年内176个社区(村)都将建成1座标准池塘;一方面,强力推进城区雨污分流、人工湿地、碧水绕城等项目建设,将城区范围内河流、公园、湿地等水系全面连通,绘就“一水绕全城”的美丽画卷,打造鲁北水城。“目前全县的雨污分流建设已经完成45公里,第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正在稳步推进,预计明年年底,两个项目顺利完成。”县住建局市政处主任陶忠说。

  凭借日益良好的生态环境,庆云县吸引近百家名企强企负责人前来考察,新签约项目41个,总投资额达120亿元。今年前10个月,该县地方财政收入、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6.3%、25%,增幅均列全市首位。

责任编辑:石慧